《春秋繁露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
秋 分
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
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
它平分了秋季,也平分了昼夜,平分了寒暑。
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°,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
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,秋分过后,则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,我们所遇见的朝朝短过了暮暮。
2018年6月21日,相关部门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发布,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秋分丨三候
01
一候雷始收声。古人说雷在二月阳中发声,那时候阳光开始灿烂明媚,而到了八月阴中则收声,入地,万物也就跟着入地了,阳光也开始衰微,没有了烈日炎炎,秋阳温和照耀大地。
二候蛰虫坯户。坯户,谓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。秋天到了,寒气愈重,天气愈冷,蛰虫开始入地封塞巢穴,准备冬眠。王安石就说“忽忽远枝空,寒虫欲坯户。”
三候水始涸。古人认为水本气之所为,春夏气至故长,秋冬气返故涸也。春夏雨水多,水长,秋冬降雨量则开始减少,天气也干燥,水汽蒸发快,因此湖泊河流的水开始变少,有些甚至呈现干涸。
秋分丨习俗
02
1、秋祭月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
2、吃秋菜
在岭南地区,昔日四邑(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)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,有个不成节的习俗,叫做“秋分吃秋菜”。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秋汤”。有顺口溜道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健。
3、送秋牛
秋分随之即到,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。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见啥说啥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俗称“说秋”,说秋人便叫“秋官”。
4、粘雀子嘴
秋分这天农民按习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汤圆,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,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。
5、放风筝
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。尤其是秋分当天。甚至大人们也参与。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,鲢鱼风筝,眯蛾风筝,雷公虫风筝,月儿光风筝,其大者有两米高,小的也有二、三尺。
秋分丨养生
南瓜煮粥暖脾胃
秋分后,气候渐凉,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。中医认为,南瓜性温味甘,入脾胃二经,能补中益气,是这个时候的暖胃护胃佳品。
腹背双脚要护好
我们的腹部很薄,秋天的寒气很容易透过腹部侵入体内。腹部受寒就容易损伤脾胃。背部则是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,背部受寒容易引发心肺疾病。
有人可能会问,老话不是说“春捂秋冻”吗?
古人说“秋冻”的目的,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抗寒能力,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。所以,要慢慢地增加衣服,使自己略感凉但并不寒为宜。
古人有诗写道 :金气秋分,风清露冷秋期半。凉蟾光满。桂子飘香远。素练宽衣,仙仗明飞观。霓裳乱。银桥人散。吹彻昭华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