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起源
一杯温水,保持温度不变,另有一杯冷水,一杯热水。
先将手放进冷水中,再放到温水中,会感到温水热;若将手放在热水中,再放到温水中,会觉得温水凉。
同一杯温水,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,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的“冷热水效应”,又叫对比认知效应,如果会使用这种效应,就是会使用这种既常见又有效的心理策略。
这种效应的出现,是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参照物,只不过是参照物并不一致,也不固定。
随着心理的变化,参照物也在变化。人们对事物的感知,就是受这参照物的影响。
鲁迅先生曾经说过,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,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,窗口肯定开不成。
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,众人则会相应退让,同意开这个窗口。
这就是一种典型的“冷热水效应”:当提议“把房顶扒掉”时,对方心中的“秤砣”就变小了,对于在“墙壁上开个窗口”这个劝说目标,就会顺利答应了。
冷热水效应可以用来劝说他人,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“一盆温水”,为了不使他拒绝,不妨先让他试试“冷水”的滋味,再将“温水”端上,如此他就会欣然接受了。
理论实践
甲乙两人是一家大公司的谈判高手,这对黄金搭档一出马,几乎没有谈不成的业务,他们深得公司员工的尊重和信赖。
原来,他们二人的法宝就是运用“冷热水效应”去说服对方。每次谈判,甲总是提出苛刻的要求,令对方惊惶失措,灰心丧气,一筹莫展,等到在心理上把对方压倒时,也就是对方感到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时,乙就出场了,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,当然这个方案也就是他们谈判的目标方案。
面对这样的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对方往往会很愉快地签订了合同。
在这种阵势面前,就算该方案中有一些不利于对方的条件,对方也会认为比起原来的方案要好得多,从而接受。
这种技巧,不仅在经商洽谈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,在平时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上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。
一次,一架民航客机即将着陆时,机上乘客忽然被通知,由于机场拥挤,无法降落,预计到达时间要推迟1个小时。
顿时,机舱里一片抱怨之声,乘客们在等待中度过。
几分钟过后,乘务员就宣布,再过30分钟,飞机就可以安全降落,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。
又过了5分钟,广播里说,现在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。
虽然晚了十几分钟,乘客们却喜出望外,纷纷拍手相庆。
在这个事例中,机组人员无意之中运用了冷热水效应,首先使乘客心中的“秤砣”变小,当飞机降落后,对晚点这个事实,乘客们不但没有厌烦,反而感到异常兴奋。
先让对方尝尝“冷水”的滋味,就会使他心中的“秤砣”的得以缩小,他对对获得的“温水”感到高兴。
总结
在人际交往中,如果能够让对方在关键时刻或者在平常日子里高高兴兴,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?
另外,再给人以帮助时,这种谋略同样适用。
其道理也显而易见,当我们没有能力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时,不妨先端给对方一盆“冷水”,再端给他一盆“温水”,这样的话,你的这盆“温水”同样会获得他的一个良好评价,要比直接“由热到温”的效果明显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