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拥有,从不害怕失去开始

很多人焦虑的根源是害怕失去现在拥有的东西,比如:工作、爱情、财富、青春、健康……多少人,在失去之后,久久不能释怀。因为失去而苦苦追忆,因为失去而一蹶不振。

然而,不论你是否愿意,没有任何东西会因为我们的害怕失去而停留。越想抓牢的,可能消失得越快,越想拥有的,可能越不可得。

如果换一种角度来思索“失去”与“拥有”,不难发现,“失去”固然是一种令人惆怅的滋味,但不见得都是坏事。谁能保证那些东西是好的、适合你的?你又凭什么认为那本就该属于你?

香港作家亦舒这样说过:“失去的东西,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,也不必惋惜。”我们所谓的“拥有”,不过是一次从“无”到“有”,再从“有”到“无”的经历罢了。

有些“失去”是注定的,是必须接受的存在。我们无法留住青春、无法永远体力充沛,我们终将面对亲人的离开、感情的消退,包括终究会烟消云散的自己。这些“失去”所带来的,是极端的痛彻,也是平静的归宿。我们更难接受的,也许是因误判而带来的损失,或被他人掠夺之后的割裂。这其中,有懊悔,有愤恨,也有对自己的质疑和失望。

“接受‘失去’,是人生的转折点。当一个人不在乎‘失去’时,他一定无所畏惧。当他发现他想守护的东西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时候,反而一身轻松了。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老师如是说。

有时候,与其被动失去,不如主动“断舍离”:断己俗念,舍己杂物,离己庸朋。

“断”的是和自己的关系,是自己的杂念、烦恼。

“舍”的是和环境的关系,是多余的杂物、羁绊。

“离”的是和他人的关系,是不同频、不契合的人与社交。

拥有和失去,过去和未来,看似相对,实则没有真正的界限。曾经拥有的东西,或许在未来某一天也会失去。倘若它一直存在,是莫大的幸运;倘若它zui终逝去,也不必强求。

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的旅行,当你把精力用来活好自己,不再患得患失,当我们敢于拒绝那些干扰我们的人、事、物,你会发现,内心的收获反而越来越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