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几则校园欺凌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孩子在被欺负、被伤害的时候,往往选择保持沉默,没有向老师或家长倾诉。这不禁让人深思:沉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预防孩子在校被欺负?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霆表示,在以往接待的校园欺凌类案例中,不少孩子因害怕被报复、有自卑羞耻感或是对家长、老师缺乏信任而终会选择沉默,与孩子建立安全高效的沟通桥梁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等,或许是预防此类事件的关键。
(一)设置“家庭会议”制度。父母或其他养育者,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,召开一个“家庭会议”,家人们聚集在一起,分享彼此一周的经历,这样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动态,以及细微的情绪变化。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时,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(二)给孩子课间“松绑”,有助于在自然互动中提早发现端倪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所有的恶性欺凌事件都是从看似不起眼的“恶作剧”开始的。老师切莫一味做“和事佬”,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”,而应及时、主动地进行干预。
(三)形成互帮互助、共同抵制校园欺凌的氛围。校园欺凌除了身体伤害,还包括辱骂、讥讽、嘲弄、挖苦、歧视、传播谣言、社会孤立等。学校应鼓励孩子们建立健康的友谊关系,互相支持和保护,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和活动,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同理心。
(四)利用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资源,每年定期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评估与心理辅导。大量国内外研究证明,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方大多在成长过程中伴随显著的异常行为,如: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,虐待动物,持久对抗,易激惹,充满消极、愤怒、敌对等情绪,尽早帮助孩子处理内心的创伤,将校园欺凌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,才能让所有孩子在安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