‘我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,从业8年来,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来寻求帮助,这些人当中90%以上是青少年。这些青春的人类,在本该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年纪,却带着七零八落的魂,坐在我面前断断续续地讲述内心的高低起伏、悲恐忧惧,用空洞且灰暗的眼神看着我说:“老师,我好痛苦,你说我是不是有问题?”
痛苦的不只是这些青春的灵魂。
他们的父母同样被焦虑和不安折磨:“老师,比起我们以前的生活,他多幸福,他却说自己活着没意思。我们想跟他聊聊,他嘭的关上了门;让他少玩游戏,他却通宵达旦地玩,批评几句,就离家出走,甚至以死威胁。让他出去交朋友,他就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玩手机,连门也不出。王老师,我们该做的都做了,你说这孩子到底怎么了?!”
充盈的物质条件、事无巨细的关爱,却未能给这些家庭满分幸福。于是,家长、社会齐问:现在的孩子怎么了?!
在我用一己之见回答这些问题前,我想讲述几个故事。
被孤独淹没的小美
“因为我爸出‘轨’,我爸妈在我10岁那年离婚了,我跟我爸。离婚后,妈妈走了,爸爸去小‘三’儿那了,我基本都是一个人在家。刚开始到了晚上,家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,很害怕,很孤独,很绝望,慢慢地就没有感觉了。”
小美被母亲带来咨询时还在上小学,因为母亲发现了小美胳膊上被自伤的划痕。母亲很爱小美,可是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,父亲也不同意转让监护权,她只能在空余时间经常去看望小美。第一次咨询时,小美的母亲很客气,不停给我添茶倒水,时刻照顾。我很好奇地发现,小美也是如此,不管我说什么,她都会乖巧地露出微笑并点头。
我问她,你生过气,发过脾气吗?
小美微笑着摇头:“家里就我一个人,我不知道能给谁发。”
“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生活,我本来就多余的,发脾气就更没人理我了。”小美低下头抠着自己的手指。
不敢拒绝的超子
“我很在乎朋友的态度,有时候他们跟我开一些很过分的玩笑,我虽然反感却不敢直接表达,因为关系对我来说很重要。”
“如果我说话没有被回应,或者吃饭的时候他们没有叫我,我就会想很多,甚至整堂课都在想,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。”
“我讨厌自己这样,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?”
超子是个高三学生,因为长时间困惑于人际关系,而无法投入学习,成绩不断下降。在咨询过程中,超子画的人际关系图里,重要的人是父母、亲戚,接着是朋友,zui后才是自己。
“我父母一直很忙,经常不在家,他们起早贪黑非常辛苦。因为爸爸工作很累,情绪不好,小的时候经常打我。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,所以我一直努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,不想因为我再给他们添麻烦。我从小都不太在乎自己,我更在乎父母亲人和朋友的感受,我总是怕他们不高兴。”
不愿出门的晴晴
晴晴12岁,体重严重超标,辍学在家的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过门了。在当地妇联的邀请下,我们去晴晴家做了家访。
明明是白天,窗帘却拉得严严实实,让本就压抑的家显得越发沉闷。妈妈因为跟奶奶有矛盾外出打工了,这个家大多数时候是奶奶说了算。爸爸在外面工作挣钱,说起孩子总是显得无奈又心疼。当我们了解情况时,奶奶总是不停地诉说着孩子的问题、孩子妈妈的问题和自己艰辛地付出。整个过程中,晴晴和父亲都少有表达的机会。
沉迷手机的小侯
“能给我看看你的手机吗?”第一次见面时,小侯的瘦弱让我很是意外,已上初中的他看上去比同龄人矮小很多。父母描述他为了玩手机经常饭都不吃,有几次差点晕倒,还带去医院输液。小侯给我看了他的手机使用时间,每天11~15小时不等。
“他每天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玩手机,如果我们不让他玩,他就威胁我们要跳楼。”面对小侯的沉溺,父母显得无可奈何。
“我爸妈是双职工,从小寒暑假我就一个人在家。我害怕的时候就看电视,看电视我就不害怕了。我学习不好,人也瘦小,总是被瞧不起,后来有了手机,我就开始玩游戏,只有在游戏里我才能感觉到安全感和成就感。”
用盗窃表达愤怒的大鹏
大鹏的父母都是当地优秀教师,对大鹏的管理要求非常严苛。曾几何时,在这种高压之下,大鹏也用优异的成绩回馈过父母。直到刚刚初中入学,大鹏的生活费被同学偷走,他因此跟同学发生冲突。
然而彼时,父亲不仅没有站出来帮助大鹏讨回公道,还说出了那句让孩子痛苦无助的话——“谁让你不把钱收好,人家不偷你偷谁!”本以为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,甚至还受到父亲的责怪和打骂,这让年少的大鹏内心的道德秩序开始动摇。而轰然倒‘塌’的瞬间,是在高中时期的“手机事件”中。
高三时,大鹏因将手机带到学校受到批评,学生会没收了手机告知其期末归还。大鹏自知理亏,接受了学校的处理。当学期结束,大鹏前往学生会讨要手机时,却被意外告知手机找不到了。上下打听后得知,原是学生会将他们的手机偷偷卖了。大鹏气愤之余再次找到父亲求助讨要公道,父亲却再次语出惊人:“手机没了正好,你就安心学习。”
内心愤怒却求助无门,崩溃之下,大鹏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。当天夜里,大鹏潜入学校,偷走了学生会的所有东西。事情很快暴露,学校找到了大鹏,给予退学处理。情绪暴躁的父亲拿着刀架在大鹏脖子上威胁:“你信不信我砍了你?!”
从此,大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。而我见到大鹏时,他因为偷了舍友的电脑,并纵火将其烧毁,被警方逮捕。“我不敢跟人发生矛盾冲突,也不敢求助,所以就用偷东西来报复。”坐在看守所里的大鹏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。
故事讲完了,于是我试着在这些故事背后寻找问题的答案。
“孩子怎么了?”这个问题提出的语境大多是在事情没有按照父母预想的那样,其中暗含两层意思:第一、孩子跟我们想要的不一样;第二、问题都在孩子身上,和我们无关。
大多数的父母想要怎样的孩子呢?听话、懂事、热爱学习、自觉上进,对父母安排的一切欣然接纳并感恩戴德。可在他们看来拥有的却是懒惰、自私,厌恶学习、沉迷手机、不懂感恩的孩子。然而,我好奇的是,这些被父母看不上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?
农村种地,如果庄稼收成不好,除了天气原因,农民会反思自己是否种植得当,土壤是不是肥沃,除草是不是及时,有没有声虫害,种子质量是否有问题?很少会站在地里大骂:“我为你付出这么多,你怎么长成这样!”农民种地知道观察、总结、反思、调整,而我们在养育孩子时,却往往忽略事实和方法,一厢情愿式的自我感动。
一些家长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失、遗憾和执着投射在孩子身上,用过度地付出来满足自己幼年未完成、未满足的梦想和需求,却在不知不觉中断送了孩子追求属于自己人生的可能。
一句“都是为了你好”,站在伦理道德的制高点来控制孩子,质疑和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,却不知剥夺了孩子表达感受、寻求真我的机会和权利。
剪断孩子独立的翅膀,却又充满怨气地指责孩子不会飞。为了规避所谓的风险,全方位代劳孩子的日常生活,不允许孩子尝试、犯错,从而扼杀了孩子内心深处的自信和独立。
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迷茫和困惑,在孩子需要帮助和支持时的不屑和敷衍,情绪失控的暴怒和指责,让孩子失去了相信父母的勇气。
所以,小美明明有一肚子的愤怒和委屈,却从来不曾表达。于是,在某个无法压抑的夜晚,她用刀子将愤怒对准了自己。
所以,超子渴望陪伴却不敢倾述,只能压抑自己的感受来讨好所有人。
所以,既然奶奶安排好了一切,自己什么也不被允许做,也没有能力做,晴晴选择躺在家中做个“废柴”。
所以,与其恐惧自卑,小侯认为不如沉迷游戏,找回失去已久的安全感和自信。
所以,大鹏宁愿偷盗犯罪,也不敢向父母求助。
破碎的家庭,缺失的陪伴,错位的关系,用爱绑架的长辈,情绪失控的父母……这些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,就像房间里的大象,被家长们视若无睹,不愿面对。于是父母生病,孩子吃药,是悲哀也是现实。
大部分父母并非恶意伤害孩子,他们的行为往往来源于无知或是代际伤害的传承。“我父母就是这对我的,所以我也这么教育你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我比他们好多了。”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。也有家长质疑“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长大,怎么就活得好好的?”
尼采说:“不蜕皮的蛇只有死路一条,人类也不例外。若是抓着旧思想的皮不放,人便会从内部开始腐败,不仅无法成长,还会迎来死亡。要脱胎换骨,就必须让思维也进行新陈代谢。”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。50年前人们担忧的是怎么吃饱饭,如今百‘度’热搜上更多的是“如何减脂增肌”。20年前女孩子大约十四五岁来月经,男孩子初中高的 一米七,而今天的女孩子很早8岁来月经,小学的男孩都长到了一米九一。十几年前发短信1毛钱1条,而今各类即时通讯软件让我们随时随地视频语音。
物质水平提升,生理发育提前,信息通讯爆炸,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更早觉醒。当有了自我的概念,孩子渴望从与客体共生的关系中独立出来,却不得不面对自己必须靠父母才能活着的现实。理想“我”和现实“我”之间的巨大差距,真实的自我和情绪不被允许表达,使很多孩子难以发展建立自我同一性。当“真我”不被接受,孩子们只能戴着“面具”去迎合所有人,而达不到所定的目标和期待时,便对自己充满了厌恶和嫌弃。令人难过的是,当我询问咨询的孩子“你喜欢自己吗?”,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不喜欢,我讨厌自己”,无一例外。
不喜欢自己的人很难去喜欢别人,没有稳定的内核和自我接纳,更是难以跟同伴、跟父母、跟社会建立真正的、深刻的关系。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,可以成为谁,什么又是幸福。当他们认为幸福的答案只有一种,就是按照父母所说变得成功,然后拥有财富。那么如果不够优秀,就无法获取财富,他们自然会认为活着,毫无意义。
优秀的孩子固然值得欣赏,普通的孩子也同样值得关爱。肯定每一个孩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,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,给予青少年成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,是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
拥抱真实的世界、真实的感受,才是我们通往幸福的大门。如果父母不尊重事实,看不到自己的局限和问题,爱的是虚构而不是真实的孩子,那么孩子很难顺应天性去获得成长、获得幸福。父母好好学习,孩子才能天天向上。勇于承认和面对自身的问题,不断进步成长,帮助孩子,使其在能力范围里追求真正热爱的一切,才是父母爱子女的极佳方式。